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船长分享网>办事流程>签约改派>大学生就业协议为何频频造假?

大学生就业协议为何频频造假?

来源:新华网|点击(0次)|时间:2009-01-17 09:25:05

2008年12月6日,江西一招聘会现场挤满求职者。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新闻背景

    江西高校调查:大学生就业协议频频造假,无奈之举?

    众所周知,档案被誉为“第二身份证”,漠视档案将招来一堆麻烦。然而, 有的高校硬性要求学生将就业协议书作为提取档案的“通行证”;许多学生为了档案不被打回原籍,不惜签下假合同……

    近日,省城高校硕士研究生小珍在读完2年半后,即将毕业离校,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接下来她为如何处理档案的问题而烦恼,因为没有就业证明,就拿不到派遣证,如果把档案落在中国江西人才市场没有派遣证是不可行的;如果不办缓派学生户口和档案将打回原籍,迫于无奈小珍办理了三个月的“缓派”。她们班有的同学甚至办理了一年的“缓派”。

    2007年郑强毕业于某高校生物与食品专业,去年他进入了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单位要求调档案,他却因为把高校就业协议弄丢了,无法调动档案。多次与学校招生与就业中心交涉,最后的办法是郑强签下了学校的解约协议书,才把档案调到单位。毕业前,班里仅有约一半的同学找到了工作,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有的在实习单位弄个证明,有的找亲戚朋友帮忙。郑强盖的章,就是朋友店里的。“有个同学找学校的一家超市,买了堆东西,让店主帮忙盖了个章。”郑刚说,“大学生就业造假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档案不要打回原籍,原因有多方面,有的同学不晓得打回原籍的档案是回到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还是县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更不晓得是何时打回,有的同学档案因不知去向而成为‘死档’。”  

    话题互动

    原创时评: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制度,该改改了!

    2009年是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必然有大量大学生无法在毕业前找到"婆家"就业,或者暂时找不到"婆家",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协议书之困”。以往的情况是,为了档案不被打回原籍,许多学生不惜签下和假就业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书,形成"假就业"。这样一来,高校的就业率是上去了,但相关数据明显不真实。"就业协议书之困"显然是不合理的,怎么解决呢?一,高校不得把就业协议书作为发出派遣证和转移户口、档案、党组织关系等材料的前提。二,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了聘用合同,即使没有高校就    业协议书,高校也须发出派遣证。

    原创时评:就业协议≠学生就业
 
    教育部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仍"待字闺中",心急如焚。 说他们"心急如焚"不无道理:一方面,寒窗苦读十余载,走出校园却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找不到工作意味着拿不到就业协议书,提档成了难事。

    近日,新华网江西频道转载的题为《大学生就业协议频频造假,无奈之举?》一文,值得认真反思。明明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为什么千方百计都要弄一张用来提档用的就业协议书?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书的终极目的是不是用来衡量学生就业率?其实,就业协议≠学生就业,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从就业协议书频频造假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弄虚作假,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原创时评:学生造假与盲目扩招的“罪与罚”

    日前,江西日报对大学生就业协议造假现象,进行了调查采访。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由于档案被就业协议“捆绑”,迫于无奈而造假。学校则更多强调只有签了就业协议,才能办好后面的相关手续,对于程序的过度强调,给人感觉大学生是来学校这个机构来办事的普通市民,对学生的普遍造假行为也装作不知道。即使被问起,也推到学生身上。

    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缘于对就业率的片面追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校有多达18项的考评与就业率挂钩,而且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招收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了学校的一件头等大事,尤其是对于那些盲目扩招之后、教学质量下滑、生源又不稳定的学校。哪怕是明知学生造假,那也不能“点破”,因为学校需要这些来改善就业率。

右侧顶部广告

网站推荐

栏目点击排行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办事流程 | 专题报道 | HR家园 | 在线咨询
Copyright © 1996-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012790号-1